close

 By: Mike Yang  2014-03-18

   過去10餘年美國國防部下的先進研究計畫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簡稱DARPA)持續支援許多有名的大學(如柏克萊、史丹佛、喬治亞理工、卡內基美隆、加州理工、麻省理工以及德州農工大學等)進行機器人有關技術的研究。DARPA也透過專案扶植了包含iRobot、Boston Dynamics及其他許多的研發型及新創科技型公司,成績相當不錯,通過這些幫助,機器人技術能夠得以整合,建立成有市場及顧客的商品。 

   為了鼓勵開放式創新(Open Innovation)及整合全球致力於機器人先端技術朝下一代的應用發展, DARPA在2012年10月份宣佈舉辦挑戰賽。根據瞭解,稱做「挑戰」的原因是迄今大部分的機器人只在工廠(如日本、德國的汽車裝配廠無人化/少人化)生產線,或在研究室內做著相對容易或是比較重覆單調的工作,以節省人力提高效率。這僅僅只是機器人潛力的一小部分,縱使是「大狗」(Big Dog)及「野貓」(Wild Cat)機器,也被許多專家認為只是「動物級」的精密玩具罷了。 

   如何能有效激發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結合硬體、軟體、感應、人機協調以及控制等技術,達到協助人類面臨自然和人為災害時的綜合能力才是主辦機器人挑戰賽的真正意義。2012年起DARPA分為兩階段來進行評比,第一階段至2013年12月底為止,先由全球有興趣者和團隊可參加(共有100支隊伍來挑戰)後再依規定製作出原型可以測試可行性(Proof-of-Concept)的16支隊伍。最後有8支隊伍進入決賽,以爭取總金額美金200萬的獎勵。第2階段是在2014年內,入選優勝的單位(可為學校、實驗室及公司),並須完成可以達到要求的產品(不限人型機器人)以可商業化的標準選出最後的優勝者。

   根據資料(請看網址http://www.theroboticschallenge.org介紹,共有8項規則),最初所訂定的第一階段標準可概約分為四大項:

一、在典型惡劣災難環境中的行動力和靈巧性;二、機器人能使用人類設計工具及機器的能力(包含駕車、使用救災器械);三、操作機器人的簡易程度(衡量人、機協調及控制性,是否沒有受過訓練的一般人可以操作)以及四、機器人是否在執行任務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判斷能力。看倌,這算「挑戰」吧!

   2013年聖誕節前在美國佛州的大賽, 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機器人挑戰賽, 也吸引全球的機器人粉絲及媒體 (請參閱網址www.darpa.mil/NewsEvents/Releases/2013/12/21a.aspx

)。 在「機器人群雄」摩拳擦掌的兩天較量之後,原來由日本東京大學研發團隊所創立的Schaft, Inc以27分的高分在滿分32分中拔得頭籌。http://spectrum.ieee.org/automaton/robotics/humanoids/darpa-robotics-challenge-trials-day-2-and-the-future 

   在DARPA的影片介紹上可以看到Schaft的機器人擁有快速步行的能力,可以穩健自如地走在模擬災難現場的歪斜的石堆上,也具有卓越的人機交流和超強的模仿人的操作能力。www.theroboticschallenge.org, 請看You Tube影片介紹)。 

   本屆比賽的主辦代表Dr. Gill Pratt表示,DARPA所在意的是機器人的穩定性及電力系統的有效性及自主做決定的能力。2013 DARPA Robotic Challenge Trial 由所有團隊的卓越表現可以宣佈機器人從救災時代過渡到協助人類日常生活的時代即將來臨。

 

 

作者: 楊昌仲「中華產學發展協會」美國分會會長。電郵:mikeyangsd@yahoo.com

 

【作者簡介】楊昌仲(Mike Yang)專長在企業經營績效管理與改善,他具有30年產品設計、生產技術、Lean導入、品質制度導入、企業改造、及創業輔導實際經驗。楊顧問係輔導企業績效改進的先驅,曾任安侯企業管理股份有限公司(KPMG Consulting, Taiwan)副總經理負責企業績效改進(Business PerformanceImprovement) 、變革管理 (Change Management)及全球供應鏈管理(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輔導服務。楊先生目前旅居美國San Diego,2002年起迄今擔任美國 SBA 的小型企業發展中心 SBDC(Small Business Development Center) 特聘顧問協助發展創新人才培育,技術商品化策略及促進創新創業育成。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IADA 的頭像
    CIADA

    產學報報

    CI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