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簡介:張逸竹, 台大機械系學士、台大電機研究所碩士、美國德州農工大學機械系博士,研究方向及興趣為各式機器人,自動控制以及系統整合。於日本大阪大學一年的研究以及六年在美國的研究、生活因此了解日本及美國等先進的機器人科技,現職為美國的自動化工程師,未來希望將機器人推廣至世界各地。

 

楊昌仲 (Mike Yang)「中華產學發展協會」美國分會會長

--------------------------------------------------------------------------------------------------------

去年谷歌Android 系統的創始人Andy Rubin(魯賓), 從 Google 的 Android 部門離職後的去向就是領導機器人項目。那麼 Google 為何如此看重機器人領域呢?Google 現在已基本上控制了電腦用戶和廣告商的口袋。除了可穿戴設備市場外,目前的行動市場已漸趨飽和,未來10年,這一領域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創新,因此 Google 需要開拓全新的市場。

 

在過去近一年,Google 不動聲色地陸續收購了八家機器人科技公司,旨在打造全新一代的機器人,而這番努力背後的領導人正是 Andy Rubin。

 

魯賓(Rubin),已經 50 歲了,他的工程師生涯就是從機器人開始的,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對打造智慧型機器懷有高度熱情。魯賓在 1990 年代剛加入Apple公司時,他就是一名製造工程師,在此之前,他則在德國光學和精密儀器製造商卡爾蔡司做機器人工程師的工作。魯賓說道「我把興趣做成了事業,這世上還有更好的工作嗎?你是工程師,把所有東西搗過來弄過去,然後你就會開始想:要是為自己造點什麼東西出來,你會做什麼呢?」。

 

魯賓是矽谷創業圈的一名老兵了,也當過兩回高層。他稱自己對機器人技術的商業化(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前景的思考已經不止十年了,而直到最近他才發現,新型自動化系統的商業化所需的一系列智慧型機器人技術已經成熟了,一個機器人產業變革點已經來到。

 

魯賓低調收購了數家在美國和日本的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初創公司,其中包括 Schaft、Industrial Perception、Meka、 Redwood Robotics、Bot & Dolly、Autofuss, Holomni及 Boston Dynamics。根據調查報告,各公司的特色簡單分析介紹一下:

 

Schaft 是從東京大學出來的一個機器人專家小團隊 (http://schaft-inc.jp),打造的 一款人形機器人 S-One在2013年12月份DARPA挑戰賽拔得頭籌。 在DARPA的影片介紹上http://www.darpa.mil/NewsEvents/Releases/2013/12/26.aspx可以看到Schaft的 S-one 機器人擁有快速步行的能力,可以穩健自如地走在模擬災難現場的歪斜的石堆上,也具有卓越的人機交流和超強的模仿人的操作能力。www.theroboticschallenge.org, 請看You Tube Robotic DRC影片介紹。

▲Industrial Perception 是美國有名的Willow Garage 機器人公司分拆出來的一家機器人初創公司(in Palo Alto),他們開發了一套自有的電腦視覺系統(3D Vision)和機械臂匹配技術,可用於為卡車裝貨和卸貨。http://www.industrial-perception.com/

▲Meka (http://mekabot.com)是舊金山人形機器人M1 的製造商。其介紹影片請看ttp://www.youtube.com/watch?v=8oU92Tt-yG0

▲ Rewood Robotics (www.redwoodrobtics.com) 乃是是舊金山Willow Garage 、 Meka人形機器人製造商和SRI (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的合資企業, 具有協助機械手臂和Meka人形機器人開發和製造的能力。

▲Bot & Dolly 所開發的機器人攝影系統則在電影《地心引力》裡派上了用場,被用於打造電影特效;其相關公司 Autofuss 則專注於廣告和設計。

▲Holomni他們是製造高科技車輪的小型設計公司。

▲Boston Dynamics (波士頓動力公司, www.bostondynamics.com) ,以前曾介紹過,可是業內技術領先的龍頭公司, 其發展成熟的機械動物產品已有國防部現成且充分訂單。

 

Reference: New York Times Dec. 2013

 

儘管 Google 還未公佈長遠的機器人計畫,但 Rubin 明確指出,機器人科技還沒能充分服務於製造業和物流市場,而這是清晰可見的機會。魯賓把上述這八家公司湊在一起,打造可靈活移動的機器人所需的技術就有指望了,Rubin 表示還會收購更多必要的公司,把其在機器人技術上的價值鏈佈局打造更加完備。除了可持續在運輸及裝卸應用上,還可以朝向小機器人結合軟硬體人材能力發展。

 

在起步階段,Google機器人事業部會把總部設在 Palo Alto,並在日本開設辦公室。除了收購公司外,Rubin 也已開始招聘機器人專家小組,並引入 Google 的其他程式設計師給予協助。

 

由於迄今機器人硬體元件大致已發展完備,像是臉書以及谷歌等軟體公司,都是藉由收購硬體公司的人力以得到現有的資源。Google的資源整合首先可以朝向機器人控制用軟體、作業系統以及客製化感應器的研製發展方面。然後還可以有更充分的能力進行更大應用範圍的發展並商品化工作。

 

今年二月魯賓也曾與富士康集團討論在工廠自動化的合作,所以由目前谷歌機器人技術來判斷,初期會進軍電子裝配(非傳統汽車業及工業機器人),可能先藉特殊靈活的機械手臂且靈巧的手指技術開發專門適合裝配線的(人型)機器人。除了可持續應用在運輸及裝卸上,還可以朝向小機器人結合軟硬體人材能力發展。

 

中期可能趨向藉由人型機器人的完備技術和產品如Schaft及Boston Dynamics的機械動物在救災、國防、地圖探查及特殊環境作業下有所發揮。長期方向的可能性則無可限量,以人工智慧、小機器人甚至是奈米機器人為基礎,將整合電子、資訊、機械、材料及能源技術等的應用; 而產品性能用途可能也會從目前的軍事及工業自動化產業,走向人們日常生活,例如家電或是小孩的學習性玩具等等。

人類的四肢十分靈敏,不過移動的範圍還是有所限制,如果機器人具有更大的動作範圍,再加上足夠的力量及速度,相信很快就可以看見機器人挑磚頭、蓋房子以及在其他需要勞力或是危險的工作環境出現。

 

雖然此時人們還不知道谷歌的機器人事業部的詳細商業模式及究竟將來賣的是什麼產品? 但由其快速及大量投入的資源,充分地表明其發展機器人產業(技術)的意圖,我們可以預測距離谷歌機器人事業部成功地推出新產品的日子不遠了。

 

從台灣的角度來看,製造業是台灣生存的基礎,若耍維持製造業的發展,顯然台灣需要選擇某些產業,加強投入該產業的機器人的研究應用,而在未來先進製造、工業4.0及物聯綢的發展方向來看,台灣中大型企業需要加強整併,才有資源投入研發,尤其未來需要軟體系統與sensor、機構、材料、光學等等跨領域、跨國合作研究,並需與購併同步,方有機會切入跨國企業的供應鏈。

 

另一個方向則是髙階機器人協助醫療、照顧等等應用,此為需要醫療機構與醫材廠商合作發展未來需要的髙階機器人。綜合而言,台灣產業必須跟上時代趨勢,比別人更早切實的癹展出適合製造業、適合協助醫療的機器人,方能協助台灣製造業的未來經濟轉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IA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